一年一期大師開講系列 吳秀碧教授『2024哀傷諮商與治療工作坊-初階』

工作坊簡介: 

  哀傷諮詢,是什麼?對於一般民眾可能陌生。這是一種由受過訓練的諮商師,協助個人療癒因失落所導致傷慟的專業心理工作。哀傷諮商這一種心理服務,可以協助哀傷者因應失落引起的各種反應,促進哀傷者重建自我和社會關係,重新建構個人的意義和認同,以便從失落經驗獲得個人的成長與發展。

  失落為人生不可避免的事件。哀傷是一個人對於遭受失落的痛苦反應。人生最常見的失落為死亡事件,此外還有其他各類失落,例如離婚,親密關係分手等,不勝枚舉。通常親人自然死亡,這種被稱為傳統的失落,有足夠的哀悼時間與支持,多數可以自行恢復。然而,有些親人自然死亡,卻因個人意識刻意的抑制,或在下意識不知不覺的壓抑,導致日後因故被觸發哀傷或再哀傷,而來尋求會談。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度經濟發展的社會,個人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哀悼重要親人的死亡,而需要抑制或壓抑,因此有些非複雜性的哀傷也需要會談。

  此外諮商師也可能遇到,來談者原本求助問題是一般生活或人際問題。然而,在會談過程卻發現隱藏著一個重要失落問題。更有些失落可能導致複雜性哀傷,令人一蹶不振,或性格變異,人際惡化,或終生傷痛,無法恢復。甚至導致心理疾病,例如憂鬱症、焦慮症等。因此,有一些精神科病患的背後隱藏有一個未解決的失落。根據美國學者的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約有60%的人背後隱藏著未解決的失落議題,有待心理處理。

  其次,自2019年全球爆發Covid-19大流行以來,各國在短期間病死人數暴增。根據WHO發表的超額人數統計,在2020年和2021年,全球因Covid- 19死亡人數為1320-1660萬之間。在進步的國家,如美國,對於因這個流行疾病導致親人死亡的哀傷者的心理協助,備受重視。有些國家則由於隔離,有人沒有機會見到親人最後一面,或甚至沒有見到屍體,或親人快速死亡,沒有心理準備的衝擊等等,導致有部分因這個流行病死亡者的家屬,發生模糊的失落與哀傷的困難。而且Covid-19大流行期間,由於封城、隔離或外出行動受到限制等等,也造成人們的各種模糊失落。因此在美國,這個模糊的失落議題引起專業心理諮商界空前的關注。在台灣,模糊的失落議題很少受到注意。事實上,親人失蹤,生出身心障礙或罕見疾病的子女,因癌症切除乳房,親人得了失憶症,親人出國或移居國外等等,都可能導致模糊的失落與哀傷,而需要諮商師、臨床心理師或社工師的協助。

  最後,諮商師本身也可能有未完了的失落與哀傷,如此將干擾自己面對當事人的工作。因此,從事哀傷諮商的諮商師,或臨床心理師,或社工師,都需要先處理自己的未竟事宜。本工作坊的培訓方法,主要包括講授,示範,小組討論,以及體驗性學習,讓學員經由個人認知與經驗,體認哀傷心理歷程與諮商方法和技術的應用,來學習成為有效能又貼心的助人工作者。

 

研習目標一、認識非複雜哀傷的反應與過程

     二、了解當代哀傷諮商的新趨勢

     三、學習客體轉化的哀傷諮商模式

     四、學習非複雜哀傷的常用技術

     五、認識模糊的失落與哀傷,及其應用的範圍

     六、學習模糊的哀傷的治療模式與操作

 

研習方式本次研習除了理論講授之外,主要經由實驗性與經驗性的學習方式,協助學員學習使用客體角色轉化模式在非複雜哀傷諮商的實務操作,及模糊的哀傷之治療模式與操作重點,讓學員從做中學,增進理論與實務的融會貫通。因此,主要有三種學教學方法:一、講授,二、小組學習方式,三、體驗性學習,四、實驗性學習。

研習實數:每日7小時,上午9:00-12:00,下午13:30-17:30,三天共21小時。 

 

研習課表:

時間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9:00-10:20 失落與哀傷導論 依附關係與繼續聯結 非複雜哀傷的諮商程序
10:20-10:30 休息 休息 休息
10:30-12:00 哀傷的反應 台灣傳統喪禮與哀傷療癒 模糊的失落與哀傷概論
12:00-13:30 午餐 午餐 午餐
13:30-14:50 哀傷歷程階段 客體角色轉化模式的哀傷諮商與治療(一) 模糊的哀傷治療模式

與應用範圍

14:50-15:10 休息 休息 休息
15:10-17:30 依附關係與哀傷反應 客體角色轉化模式哀傷諮商與治療(二) 告別哀傷與復原

 

日期:2023年10月27-29日,共三天(研習實數:21小時)。
人數:45人(25人以下不開課)
地點: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明德館。
報名網址:
http://bur.tw/G92v

 

 

*講師介紹:
 

吳秀碧教授

學歷
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博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瑞佛校區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學士

實務工作
從事團體輔導、團體諮商與治療之教學、研究、訓練,實務及推廣工作等超過四十年。
擔任多項政府和民間機構委員與顧問,為臺灣極為資深的團體諮商與治療領域學者。

經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學生諮商中心主任
亞洲大學心理系專任教授
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班團體諮商課程兼任教授
國立暨南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博士班團體諮商課程兼任教授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研究所團體諮商課程兼任教授
臺灣團體諮商與治療研究學會創會暨第一屆和第二屆理事長

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事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監事
擔任臺灣輔導與諮商多個重要相關學報之編輯委員與審查委員

榮譽
榮獲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2004年頒授木鐸獎
榮獲臺灣輔導與諮商學會2018年頒贈終身成就獎


國際交流
美國田納西州立奧斯丁彼大學諮商心理學系客座講座(2000年)
擔任三屆美國ACA出版的Journal for Specialists in GroupWork編審委員
馬來西亞總董會特聘講席,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吉隆坡和新山、中國大陸中國心理學會、北京師範大學兩機構附設培訓機構,教授團體諮商課程及帶領相關工作坊


相關檔案: 無

相關網址:  

閱覽次數: 47